上周四1月4日,一種虛擬數字貨幣「以太幣」,價格突破1000美元,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,目前是第三大加密數字貨幣。
這周一1月8日,以太幣價格漲幅超過6%,突破1200美元。事實上,自2018年1月1日以來,以太幣漲幅已超62%。
除了這兩周風頭正勁的以太幣,廣為人知的數字貨幣,還有2017年一年漲幅有20倍的比特幣,聯合創始人晉升全球十大富豪的瑞波幣,等等等等…
▼從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來看,數字貨幣的價格和最初比,都是在不斷上漲的。
這似乎是一個,只要投資就能輕鬆獲利的全新市場?
但…我們還是要從頭了解一下——
虛擬的數字貨幣 為何而存在
是又一輪泡沫的初始點?
還是另一個時代的轉折點?
1
虛擬數字貨幣
是什麼?
比特幣們的價格為什麼會水漲船高?價值究竟在哪裏?投資風險是高危還是安全?
在思考這些問題之前,首先需要了解一下,這種虛擬數字貨幣到底是什麼?
你可以回憶下是否買過Q幣,用它來充值獲取會員服務。或者消費後積累的積分,諸如此類的虛擬幣是只能單向交易的,只允許購買服務,無法提現,用戶和用戶之間不可以交易。
而數字貨幣,目前是可以和法定貨幣雙向兌換的。不過,不同於每個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($,¥,€,£…),絕大部分虛擬數字貨幣是沒有國家信用背書的。
2
虛擬數字貨幣
從何而來?
現在的加密數字貨幣,大多是基於區塊鏈技術,一種去中心化的記帳技術。
通俗形象地說,比如傳統的金融記帳方式是由小紅同學來記,無論是存錢花錢,還是轉帳匯款,這些交易記錄全部都由小紅一個人來記。
而去中心化,就是N個人一起記帳,小紅小藍小黃小綠…大家一起來記。隔十分鐘就把帳單記錄打包在一起,命名為區塊。區塊和區塊連起來,就形成了區塊鏈。
在這個記帳比賽中,誰記得又快又好,就會得到系統獎勵——比特幣。
這種比賽記帳拿獎勵的過程,就叫做挖礦。
發明了比特幣的人叫中本聰,他將比特幣數量定在2100萬個。
比特幣特徵&優點&缺點一覽:
特徵:去中心化、全世界流通、專屬所有權、低交易費用、無隱藏成本、跨平台挖掘。
優點:交易線路簡單、已完成交易不可撤回、安全性和穩定性(比特幣系統的貨幣供給分佈均勻[由CPU容量決定],遍佈於整個網絡,因此限制了由中心壟斷造成的通貨膨脹。)
缺點:交易平台的脆弱性、交易確認時間長、價格波動極大、大眾對原理不理解。
被稱之為比特幣的2.0版,就是後來者以太幣。其核心技術是在區塊鏈的基礎上加上智能合約。與比特幣相比,以太幣最大的不同點是:開發者可以在上面任意開發應用。任何開發者都可以在上面開發應用,並出售給用戶。
3
虛擬數字貨幣
將去哪裏?
數字貨幣的首次發行稱為ICO(Initial Coin Offering),這是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(IPO)概念。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,募集比特幣、解決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。
經濟學人將ICO解釋為「基本上是分類帳簿或區塊鏈發行的電子代金券,可便捷交易,但不像證券一樣授予所有權。」
IPO是用錢買股權,ICO則是將股份或收益權,變成加密數字貨幣,再公開出售。
再加上炒幣玩家等等因素,虛擬數字貨幣就有價格漲跌,有了漲幅跌幅,也就變成了一個「投機」市場。
影響虛擬數字貨幣漲跌的主要因素:
1、人群關注度和共識度
2、政府的態度
3、「挖礦」的成本,主要是電費和礦機成本
4、黑客盜幣(會導致拋售)
?
虛擬數字貨幣
是泡沫嗎?
2007年,位於赫爾辛基的一個小伺服器上,創始人中本聰挖出了第一批50個比特幣。
一年後,來自佛羅里達的程式設計師用一萬比特幣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。
自2009年發行,比特幣從3美分漲到現在的一萬多美元,過去八年的漲幅則超過了2200萬倍。
▼以太幣近一年的價格走勢圖
▼虛擬數字貨幣信息一覽
「區塊鏈」無疑是一種值得期待,很有潛力的技術,但目前大火的數字貨幣會變得怎樣,一些投資者仍舊持觀望態度。
他們認為這種虛擬的數字貨幣,即使市值破千億美元,其背後並沒有支撐市值的真實價值。
比如礦物質,確實是有其實用工業價值。
而虛擬幣,它的持有意義在於能否輕易提現,兌換成法幣,否則帳面浮盈也都是空的。
而且隨著湧入越來越多的追漲的炒幣者們,不合理的高價必然是摻雜著泡沫的。